黎巴嫩真主党称对以色列北部军事目标发动袭击
办好思政课,是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的一件事。
扎根社区29年的全国人大代表杨蓉把社区居民的事看得比啥都重,今年围绕加快推进智慧健康养老建设等提出议案建议。今年的两会会场上,代表委员们聚焦热点问题深入思考、热烈讨论。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人大代表提出的9180件建议,交由194家承办单位办理并答复。一名外国专家长期观察中国后这样评价:良好的制度推动了中国的发展进步,激发了人民的创造活力,成就了中国的繁荣。在长期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艰辛探索,走出了一条前无古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让民主从价值理念转变为扎根中国大地的制度形态和治理机制,贯穿于国家治理全过程,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五)1945年,抗战胜利前夜,在延安的一个窑洞里,面对黄炎培提出的历史周期率之问,毛泽东肃然作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四到团组,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同代表委员坦诚交流、共商国是。
历经千锤百炼而诞生的规划纲要,凝聚着全党全社会的智慧,承载着亿万人民的期盼,画出了最大同心圆,汇聚起发展正能量。代表通道委员通道上,回应社会关切的隔屏对话屡屡引发社会共鸣。第三节 健全全民医保制度健全基本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完善医保缴费参保政策,实行医疗保障待遇清单制度。
第八篇 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 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联动、特色化发展,使更多人民群众享有更高品质的城市生活。第三节 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坚持鼓励竞争、反对垄断,完善竞争政策框架,构建覆盖事前、事中、事后全环节的竞争政策实施机制。提高矿产资源开发保护水平,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多元拓展油气进口来源,维护战略通道和关键节点安全。
完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集约建设政务云平台和数据中心体系,推进政务信息系统云迁移。加快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
第二节 前瞻谋划未来产业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完善城市社区居委会职能,督促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履行职责,改进社区物业服务管理。第三节 完善公共服务政策保障体系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优先保障基本公共服务补短板。
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第三节 构筑美好数字生活新图景推动购物消费、居家生活、旅游休闲、交通出行等各类场景数字化,打造智慧共享、和睦共治的新型数字生活。强化全过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健全追溯体系。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和要素跟着项目走,依据本规划制定重大工程项目清单,对清单内工程项目简化审批核准程序,优先保障规划选址、土地供应和资金需求,单体重大工程项目用地需求由国家统一保障。
提升自由贸易区建设水平,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推动商签更多高标准自由贸易协定和区域贸易协定。第二节 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在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基础核心领域,制定实施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
第四节 完善大中城市宜居宜业功能充分利用综合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主动承接超大特大城市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夯实实体经济发展基础。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和重点群体专项培训计划,广泛开展新业态新模式从业人员技能培训,有效提高培训质量。
第三节 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高能源供给保障能力。第一节 实施粮食安全战略实施分品种保障策略,完善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体系和粮食产购储加销体系,确保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重要农副产品供应充足。第四节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加强跨行政区河流水系治理保护和骨干工程建设,强化大中小微水利设施协调配套,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健全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强化股东股权和关联交易监管。培育规范化行业协会商会、公益慈善组织、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加强财政补助、购买服务、税收优惠、人才保障等政策支持和事中事后监管。第一节 提升供给体系适配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适应引领创造新需求能力。
大力弘扬英烈精神,加强烈士纪念设施建设和管护,建设军人公墓。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年产量连续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构建新型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第一节 完善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划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以及各类海域保护线。
第二节 加强规划衔接协调健全目录清单、编制备案、衔接协调等规划管理制度,制定十四五国家级专项规划等目录清单,依托国家规划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推进规划备案,将各类规划纳入统一管理。加强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建设,完善村(居)民议事会、理事会、监督委员会等自治载体,健全村(居)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组织形式和制度化渠道。
第一节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完善农村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制度,进一步放活经营权。完善海岸线保护、海域和无居民海岛有偿使用制度,探索海岸建筑退缩线制度和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深化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推动天津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持张家口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严守耕地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稳定并增加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合理布局区域性农产品应急保供基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目录第一篇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第一章 发展环境第二章 指导方针第三章 主要目标第二篇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第四章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第五章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第六章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第七章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第三篇 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第八章 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九章 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章 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第十一章 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第四篇 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构建新发展格局第十二章 畅通国内大循环第十三章 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第十四章 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第五篇 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第十五章 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第十六章 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第十七章 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第十八章 营造良好数字生态第六篇 全面深化改革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十九章 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第二十章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第二十一章 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第二十二章 提升政府经济治理能力第七篇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第二十三章 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第二十四章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第二十五章 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第二十六章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第八篇 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 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第二十七章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第二十八章 完善城镇化空间布局第二十九章 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第九篇 优化区域经济布局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第三十章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第三十一章 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第三十二章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第三十三章 积极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第十篇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第三十四章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第三十五章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第三十六章 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第十一篇 推动绿色发展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第三十七章 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第三十八章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第三十九章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第十二篇 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 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第四十章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第四十一章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第四十二章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第十三篇 提升国民素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四十三章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第四十四章 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第四十五章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第十四篇 增进民生福祉 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水平第四十六章 健全国家公共服务制度体系第四十七章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四十八章 优化收入分配结构第四十九章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第五十章 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基本权益第五十一章 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第十五篇 统筹发展和安全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第五十二章 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第五十三章 强化国家经济安全保障第五十四章 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第五十五章 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第十六篇 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第五十六章 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质量效益第五十七章 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第十七篇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健全党和国家监督制度第五十八章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第五十九章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第六十章 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第十八篇 坚持一国两制 推进祖国统一第六十一章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六十二章 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第十九篇 加强规划实施保障第六十三章 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第六十四章 健全统一规划体系第六十五章 完善规划实施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2021-2025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第一节 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切实提高政策精准性和有效性。深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强化华北地下水超采及地面沉降综合治理。
第二十五章 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政策体系,促进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支持农产品主产区增强农业生产能力,支持生态功能区把发展重点放到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上,支持生态功能区人口逐步有序向城市化地区转移并定居落户。第二十一章 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更好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健全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财税金融制度。第五节 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快县城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公共服务、环境卫生、市政公用、产业配套等设施提级扩能,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
第一节 全面促进消费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稳步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推进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节能监察、重点用能单位管理制度改革。
第三节 深化服务领域改革开放扩大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全面清理不合理的限制条件,鼓励社会力量扩大多元化多层次服务供给。拓宽技术工人上升通道,畅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自由职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和技能等级认定渠道,提高技能型人才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
改革生产许可制度,简化工业产品审批程序,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管理。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